日前,我校新闻与文法学院“首梦天地”校企地乡村振兴工作站师生团队收到来自京山市罗店镇马岭村和企业单位的联名表扬信,信中高度评价团队用新媒体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向学校对马岭村乡村振兴工作的大力支持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据了解,“首梦天地”校企地乡村振兴工作站师生团队由网络与新媒体专业14名师生组成。在学院郑传洋、李珺等教师指导下,团队于6月底深入京山市罗店镇马岭村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社会实践。近一个月来,团队开创性构建了“新媒体赋能+公益服务”双轨模式,深入田间地头,用镜头记录乡村振兴故事,开展助农直播,同时为留守儿童开设爱心托管班,让孩子们在快乐学习中度过难忘的暑假。
7月的湖北烈日炎炎,室外地表温度常常超过40℃,但为了捕捉到理想画面,视频拍摄组同学们经常顶着烈日一蹲就是几个小时。剪辑组的工作同样充满挑战,为确保每一条视频的呈现效果,同学们经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记得有次为了让视频达到最佳状态,我们反复修改了20多个版本。”团队成员钱诚回忆道。
“看到同学们这么拼,我们都很感动。”马岭村村委会委员徐李蓓表示,“他们不仅专业能力强,更能吃苦耐劳,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优秀品质。”这种敬业精神也深深感染了当地村民,大家提起这群年轻人时无不竖起大拇指,纷纷为他们扎根乡村的执着与担当点赞。
驻村至今,团队创作了近百条反映乡村生活的作品,全网播放量突破20万次。其中《驻村选调生红歌串家门》《老马带你逛集市》《水上乐园宣传片》系列视频,全网播放量突破10万次。同时,打造了“马嘉领田园云集市”“马岭青年说”等3个账号,组成本土新媒体矩阵,累计开展助农直播31场。直播组精心设计场景,将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让观众直观感受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当地特色农产品非遗白花菜专题直播单场观看量近万次。
来信对团队以专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师生们昼夜奋战的身影、精益求精的剪辑、富有创意的策划,让马岭村跃升为荆楚乡村振兴的‘流量新地标’。”
在密集的专业实践之余,团队还针对当地20余名留守儿童开展“爱心托管班”公益行动,精心设计了包含课业辅导、美育启蒙和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特别是针对当地水域较多的特点,创新性地通过情景模拟等方式开展防溺水教育,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温暖了心灵,开心地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正如信中评价说:“大学生们化身‘临时家长’,用专业与爱心编织温暖港湾”。
“首梦天地”工作站的创新实践模式正在京山地区形成示范效应。指导教师郑传洋说:“同学们用脚步丈量乡村,用专业服务社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新闻与文法学院党总支书记杨芳表示,这种将专业学习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的实践模式,正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
目前,团队创建的新媒体平台仍在持续运营,为当地发展提供长效支持。这种“专业赋能+公益服务”的创新模式,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也为高校服务地方发展探索出新路径,同时也彰显了新时代乡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深刻内涵。团队成员们表示,将继续用镜头记录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发展,让青春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
通讯员 沈思群 刘玟
编辑 丁炜刚 赵颖
总访问量:304212
Copyright 2005 共青团武昌首义学院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共青团武昌首义学院委员会
邮编:430064 电话:027-88426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