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外国语与教育学院支教团队在南漳县胡营初级中学迎来了支教生活的正式开启。面对初次站上讲台的紧张与忐忑,师生们以真诚与热情打破隔阂,通过劳动实践、趣味教学和互动游戏,迅速融入班级,与学生们建立起深厚的情谊,为后续支教工作奠定温暖基调。
清晨,12名支教同学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向各自负责的班级。面对“学生是否调皮难管”“能否赢得喜爱”等担忧,他们深吸一口气,带着精心准备的教案走进教室。简单的自我介绍后,一场特别的“劳动教育课”拉开帷幕——师生们共同打扫教室、整理桌椅,在协作中拉近距离。汗水与笑声交织,让初次见面的陌生感悄然消散。
正式教学环节中,支教同学们大展拳脚:生动的PPT、互动问答、趣味游戏……各学科课堂精彩纷呈。英语课上模拟情景对话,语文课结合经典故事拓展思考,非遗课动手制作漆签。课后,老师们化身“大朋友”,与学生玩起狼人杀、你画我猜、真心话大冒险等游戏,操场上传来阵阵欢笑声。短短半天,师生间的默契与信任迅速建立。
午餐间隙,支教团队围坐交流,分享各班特色:“六班学生思维活跃,适合拓展式教学”“一班女生擅长手工,可以结合艺术课”。彼此的经验碰撞,让下午的教学策略更加清晰。一名队员感慨:“原本担心自己经验不足,但看到学生积极配合的眼神,突然有了底气。”
随着之后几天的教学磨合,师生情谊日渐深厚。课后,学生们纷纷掏出自制纸花、动漫小卡、糖果饼干等礼物送给支教老师,稚嫩的字条上写着“老师辛苦了”“希望您每天开心”。一盒棒棒冰、一包辣条,这些简单的礼物承载着孩子们最真挚的情感,也让支教同学们感受到被认可的温暖。
在几天实践中,支教团队逐渐摸索出“兴趣+考纲”的教学模式: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热衷的动漫、游戏元素结合,设计趣味习题;通过“击鼓传花”复习知识点,用“数字炸弹”练习数学计算。课堂上,学生主动记笔记、举手发言;课后,师生围坐分享趣事,教育在欢笑中生根发芽。
从最初的忐忑到如今的信心满满,支教团队用行动诠释“教育不仅是传授,更是心与心的连接”。李梦蝶老师表示:“看到学生从拘谨到主动分享,从被动学习到积极参与,我们深刻体会到支教的真正意义——在双向奔赴中,彼此成长。”未来几天,团队将继续优化教学方案,为乡村学子带来更多知识与希望。此次支教活动不仅为胡营中学的学生们打开了探索知识的窗口,也让大学生志愿者在实践中锤炼教育技能、厚植乡土情怀。青春与责任的相遇,正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力量。(通讯员:陈囿安 摄影:陈囿安、徐瑶、李贝华、王玉洁)
总访问量:304212
Copyright 2005 共青团武昌首义学院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共青团武昌首义学院委员会
邮编:430064 电话:027-88426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