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文化下乡传薪火・科技赋活古画韵——“楚韵智溯”志愿服务队山区支教下乡支教兴文化

2025-07-17   浏览:次   来源:校团委
最后一张了

7月12日至15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号召,让山区青少年感受文化与科技交融的魅力,武昌首义学院“楚韵智溯”志愿服务队走进黄冈市浠水县余堰校区第八实验小学与十堰市张湾区西沟乡中心小学,连续开展了“楚韵智溯”文化课堂,将数字科技复原古画的独特体验带到山区校园,让孩子们近距离触摸楚地文化的深厚底蕴。

活动伊始,明代绢本设色长卷通过现代技术投映在教室屏幕上,山区孩子们的目光瞬间被吸引。数字科技复原的江汉交汇水纹重现明代航运盛景,晴川阁飞檐与黄鹤楼三级红楼架构清晰可辨,这些鲜活的画面让课堂瞬间热闹起来。团队通过古今对比图片,让孩子们直观看到汉阳龟山东月湖的沧桑变迁,数字技术将 “明代武汉地形图” 化作触手可及的历史拼图,让遥远的历史变得可感可知。

在寻找地标环节,有孩子指着江心小岛问道:“这就是崔颢诗里消失的鹦鹉洲吗?”大家跟着队员轻点电脑,框选出画中地标——被绿意簇拥的晴川阁对应 “晴川历历”,江心沙洲标记为 “芳草萋萋鹦鹉洲”。古诗意境与历史图景在童声问答中逐渐鲜活,有学生惊叹:“原来诗句里的风景真的藏在画里!”

“想让明代画家看看山里的新教学楼!”“告诉画里的船夫叔叔,现在山里通了高速,去武汉可快啦!”对话模拟环节中,孩子们的话语里满是对家乡的热爱。稚嫩童声与数字科技呈现的画卷在课堂交织,小朋友兴奋地说:“我们好像穿过屏幕,和古代的人打招呼呢!”。

此次活动为乡村教育注入“科技+文化”的新活力。团队指导老师邵静表示:“借助数字科技手段,让文化遗产真正走出博物馆,成为山区孩子们身边的‘活教材’。”当明代绢本的青绿山水遇上山区孩子的纯真想象,楚文化的种子正顺着山间的风,悄悄在少年心田生根发芽。

总访问量:304212

Copyright 2005 共青团武昌首义学院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共青团武昌首义学院委员会

邮编:430064     电话:027-88426388

校内链接
校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