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内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内快讯

於可训教授深度解析《莫言与当代中国文学》

2012-12-06   浏览:次   来源:团委

12月4日,中国写作学会会长、湖北省作家协副会长、武汉大学文学院於可训教授做客我校第80期《南湖讲坛》,深度剖析《莫言与当代中国文学》。本期《南湖讲坛》由校团委主办、新闻与法学学院承办。
  於教授对莫言及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分析。他首先讲述了中国作家与诺贝尔文学奖的关系,详细介绍了在历史上盛传的关于中国作家和诺贝尔文学奖的渊源,提到了鲁迅、林语堂、沈从文、老舍这些人都与诺贝尔擦肩而过,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使得中国籍作家在诺奖上实现零的突破。但是,於教授认为,莫言获得诺奖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标志,但并非价值的全部,让众生喧哗的“诺奖热”、“莫言热”回归文学的本意,文学批评界和媒体都负有责任,应发挥客观、专业的引领作用。
  於可训教授就莫言与当代中国文学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他认为中国之所以现在才获得诺贝尔奖,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中国近代以来,政治革新没有间断,文学难以在动荡的环境中生长;二、现代文学主要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缺乏创新意识;三、30、40年代,中国地位很低,中国文学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
  於可训教授还就莫言的创作经历、作品、创作追求、小说成就和意义进行细致地分析。他认为,莫言小说实现了由意义的叙事到感觉的叙事的飞跃,作品的叙事由正统的革命英雄到民间草莽英雄的革新,艺术表现方式由感觉叙事到狂欢叙事的突破,由雅化叙事、西化叙事到民间叙事、本土叙事的创新。
  最后,於教授分析了当代文学发展的情况,他认为中国当代文学主要有三种文学潮流:比较重视感官化、欲望化的文学潮流、追求人文理性的文学潮流和电子媒体潮流。
  在互动环节,於教授就学生的问题“莫言的获奖是否会成为文学的转机”,作了回答:“文学如果属于正统地位,这是一种病态。莫言的获奖只能振奋文坛的自信心,并不会改变文学边缘化的地位。但是大家要相信,心不死,文学就不死!”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带来了海量的信息,在场同学都意犹未尽。同学们表示,希望有更多的教授、专家、学者来到南湖讲坛为大家传授知识、答疑解惑。

总访问量:304212

Copyright 2005 共青团武昌首义学院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共青团武昌首义学院委员会

邮编:430064     电话:027-88426388

校内链接
校外链接